這次重拍的是陸戰型波魯
迷人的大眼睛...^_^;;;
本來以為裡面花時間做的小駕駛員永遠看不到了說, 沒想到還是拍得出來呀!
"要你命三千"
"萌萌站起來了!" (囧)
上面都是用60微拍的. 下面這張是用T116的16端拍的.
T116的高解析能力實在是很嚇人啊!!! 我覺得都快逼近60微了說...不過顏色怪怪的, 同參數下兩顆鏡頭發色有差這麼多嗎??? 看起來偏紫色,搞不好是1/30慢快門造成的,多捕捉不少停在表面的閃光量. 等會兒再用較快的快門速度試試.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買了 Tokina T116 11-16mm 超廣角鏡
在這些兩萬元以下的廣角鏡中, T116的畫質是比較能夠看得到Nikkor 14-24 車尾燈的...=_=;;;
原先考慮的幾隻廣角鏡, 最後爬文的心得是:
====================================
nikkor 14-24 F2.8: 太貴...囧
nikkor 12-24 F4: 也是太貴...囧x2
nikkor 17-35 F2.8D: 還是太貴...囧x3
nikkor 定焦 20/24/28 F2.8D: MTF都太差, 照片嫌軟
sigma 10-20 F4-5.6: 10端變形量很好, 但邊緣解析差, 光圈太小.以前在美國常逛博物館時吃過虧所以這次挑鏡我只挑光圈大解析好的. 不要說什麼晚上架腳架縮光圈所以恆定F2.8大光圈無用云云,在美國博物館大多燈光灰暗而且禁止你打閃光燈(有次偷開馬上就有警衛走過來關切...)
Tamron 10-24 F3.5-4.5: 邊角解析力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 比Sigma的還糟.
Tokina 12-24 F4 一代: 12端F4 邊緣MTF不好, 抗耀光差.
Tokina 12-24 F4 二代: 12端F4 邊緣比一代好. 24端解析能力很普通, 再怎麼縮光圈從圖片看來效果都很有限.
====================================
Tokina 11-16 F2.8: 光比從中央到邊緣的解析能力就可以巴掉上面這些非Nikon的副廠鏡...而且晚上手持F2.8拍夜景居然是可行的. F2.8解析能力不錯, 僅縮到F4就可以把邊緣解析能力提到跟F5.6以後的差不多, 不需要每次都特地架腳架縮到F8. 這對陰天下拍攝非常好用.
11端變形量-2.09%算是普通, 16端變形量只有-0.513%則是相當好. 考慮拍人變形的話我可能都只用16端拍人, 拍景的話真收不進整棟建築物時再考慮推到11端.不過拍風景稍微變形一下無傷大雅不是嗎? ^_^;
11端 F2.8端四周有些許暗角, 縮到F4以後就看不到了. 但基本上白天光線充足不會光圈全開用F2.8拍, 晚上雖會用到F2.8但一片暗兮兮的情況下誰還看得到四周暗角? 所以這缺點實在不太可能常見.
原先考慮Tokina T124 (12-24) 二代 跟 T116 (11-16) 兩隻超廣角鏡. T124二代抗耀光有改善, 不過透光率從網路對照圖中看來較T116暗了些. 這在晚上拍攝時透光差1EV的差距往往可分出 "仍可停在ISO 800拍攝" 與 "不得不升高到ISO 1600"的巨大差別.
T124二代水貨新品約$16000, T116水貨新品約$18000. 原本是打算看看哪一隻有二手品要拋出就買哪一隻, 不過T124二代還算新鏡沒二手可撿, 倒是T116有許多$15000二手可接, 於是就買了二手的T116. 就算日後要賣這隻T116, 再折2000我看都有人會馬上接吧...
跟賣家點交後隨手在路邊試拍. 下面這張是 11 mm, F2.8, 1/100, ISO 800的夜景...慢著, F2.8怎麼會有星芒? 這也太扯了吧, 我還沒開始縮光圈耶...XD
最誇張的是, 這是手持夜拍! 突然發現我不用去買NEX了, 連拍降噪跟清明上河圖全景拍攝我都用不到了...T116是可以搞定這些的
紫邊可用軟體消除, 所以不算是個缺點. 要是縮圖的話更不容易看到.
望遠端焦距只有16mm可能會有人嫌,但我不在乎這缺點. T116望遠端16(等效24)跟T124望遠端24(等效36)其實只差兩三步而已, 我多走近這兩三步拍還是會比站在原地用T124解析相對較差的24端的畫面來得清晰多了.
檢查我用T116拍的照片還真的沒讓我失望. 有人說買Nikon沒機身馬達機身(D3000/D5000/D3100)的遺憾是不能用Nikkor 50mm F1.8D這超值好鏡(不能自動對焦), 另外一個缺憾就是不能用這顆T116了--這說法果然不是空穴來風. 我如當初不是接好朋友的D90而是去買低階的D3100的話, 現在恐怕也會是懊悔萬分.
Canon家APS機至少還有價錢還算合理的 EF-S 10-22mm可選, Nikon家APS機廣角端還真的沒有便宜的原廠廣角鏡頭可買...每隻都破30張小朋友是怎樣?(翻桌)
不過好消息是既然Tokina會改版T124二代讓D3100也可以用,恐怕在不遠的將來應該也會有T116二代加馬達改版的打算.
T116用在全幅機FX上時則僅剩15-16端可用而已, 如此一來對我來說T116相當於一隻16的定焦鏡(DX的11端, 與FX的16端). 有趣的是跟Nikkor 12-24 F4 一樣, Tokina T124接在FX上面也是18-24可用.
於是我好奇地去查了一下"要是哪天我不小心上了FX D700"時有哪些可負擔的起的原廠廣角鏡頭, 結果發現...沒有!(囧) 目前FX最廣的就是Nikkor 14-24 F2.8, 但價錢實在是太恐怖了...
於是我開始覺得Tokina為什麼不作一隻11mm定焦鏡或是16mm的定焦鏡是正確的. 作一隻11mm DX鏡就不能拿來給FX用, 而作一隻16mm FX鏡給 DX機用卻不夠廣. 所以看起來作一隻11-16的變焦鏡反而是最適當的.
另外我還爬了amazon.com上面美國人對這顆鏡頭的評價, 發現T116 for Canon的被罵到臭頭, T116 for Nikon則是大受好評. 咦? 不是同一顆鏡頭嗎? 怎麼換個接口評價差這麼多? 點進去看這才發現原來是 T116 for Canon的鏡頭裝在Canon機身,會有移焦到令人無法忍受的情況發生, 而且還很多人碰到.在我的D90上用DIY移焦器反覆測了幾次, 在16端我只能察覺出最多大概2mm的移焦, 幾乎算是準焦了. 至於11端我根本測不出來可察覺的移焦...或者應該說, 測11這麼廣角端的移焦根本沒有意義... =_=;;;
另外就是Ken Rockwell的評論推了我很大一把來決定買這隻幾乎沒有變焦的變焦鏡! http://www.kenrockwell.com/tokina/11-16mm.htm
原先考慮的幾隻廣角鏡, 最後爬文的心得是:
====================================
nikkor 14-24 F2.8: 太貴...囧
nikkor 12-24 F4: 也是太貴...囧x2
nikkor 17-35 F2.8D: 還是太貴...囧x3
nikkor 定焦 20/24/28 F2.8D: MTF都太差, 照片嫌軟
sigma 10-20 F4-5.6: 10端變形量很好, 但邊緣解析差, 光圈太小.以前在美國常逛博物館時吃過虧所以這次挑鏡我只挑光圈大解析好的. 不要說什麼晚上架腳架縮光圈所以恆定F2.8大光圈無用云云,在美國博物館大多燈光灰暗而且禁止你打閃光燈(有次偷開馬上就有警衛走過來關切...)
Tamron 10-24 F3.5-4.5: 邊角解析力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 比Sigma的還糟.
Tokina 12-24 F4 一代: 12端F4 邊緣MTF不好, 抗耀光差.
Tokina 12-24 F4 二代: 12端F4 邊緣比一代好. 24端解析能力很普通, 再怎麼縮光圈從圖片看來效果都很有限.
====================================
Tokina 11-16 F2.8: 光比從中央到邊緣的解析能力就可以巴掉上面這些非Nikon的副廠鏡...而且晚上手持F2.8拍夜景居然是可行的. F2.8解析能力不錯, 僅縮到F4就可以把邊緣解析能力提到跟F5.6以後的差不多, 不需要每次都特地架腳架縮到F8. 這對陰天下拍攝非常好用.
11端變形量-2.09%算是普通, 16端變形量只有-0.513%則是相當好. 考慮拍人變形的話我可能都只用16端拍人, 拍景的話真收不進整棟建築物時再考慮推到11端.不過拍風景稍微變形一下無傷大雅不是嗎? ^_^;
11端 F2.8端四周有些許暗角, 縮到F4以後就看不到了. 但基本上白天光線充足不會光圈全開用F2.8拍, 晚上雖會用到F2.8但一片暗兮兮的情況下誰還看得到四周暗角? 所以這缺點實在不太可能常見.
原先考慮Tokina T124 (12-24) 二代 跟 T116 (11-16) 兩隻超廣角鏡. T124二代抗耀光有改善, 不過透光率從網路對照圖中看來較T116暗了些. 這在晚上拍攝時透光差1EV的差距往往可分出 "仍可停在ISO 800拍攝" 與 "不得不升高到ISO 1600"的巨大差別.
T124二代水貨新品約$16000, T116水貨新品約$18000. 原本是打算看看哪一隻有二手品要拋出就買哪一隻, 不過T124二代還算新鏡沒二手可撿, 倒是T116有許多$15000二手可接, 於是就買了二手的T116. 就算日後要賣這隻T116, 再折2000我看都有人會馬上接吧...
跟賣家點交後隨手在路邊試拍. 下面這張是 11 mm, F2.8, 1/100, ISO 800的夜景...慢著, F2.8怎麼會有星芒? 這也太扯了吧, 我還沒開始縮光圈耶...XD
最誇張的是, 這是手持夜拍! 突然發現我不用去買NEX了, 連拍降噪跟清明上河圖全景拍攝我都用不到了...T116是可以搞定這些的
紫邊可用軟體消除, 所以不算是個缺點. 要是縮圖的話更不容易看到.
望遠端焦距只有16mm可能會有人嫌,但我不在乎這缺點. T116望遠端16(等效24)跟T124望遠端24(等效36)其實只差兩三步而已, 我多走近這兩三步拍還是會比站在原地用T124解析相對較差的24端的畫面來得清晰多了.
檢查我用T116拍的照片還真的沒讓我失望. 有人說買Nikon沒機身馬達機身(D3000/D5000/D3100)的遺憾是不能用Nikkor 50mm F1.8D這超值好鏡(不能自動對焦), 另外一個缺憾就是不能用這顆T116了--這說法果然不是空穴來風. 我如當初不是接好朋友的D90而是去買低階的D3100的話, 現在恐怕也會是懊悔萬分.
Canon家APS機至少還有價錢還算合理的 EF-S 10-22mm可選, Nikon家APS機廣角端還真的沒有便宜的原廠廣角鏡頭可買...每隻都破30張小朋友是怎樣?(翻桌)
不過好消息是既然Tokina會改版T124二代讓D3100也可以用,恐怕在不遠的將來應該也會有T116二代加馬達改版的打算.
T116用在全幅機FX上時則僅剩15-16端可用而已, 如此一來對我來說T116相當於一隻16的定焦鏡(DX的11端, 與FX的16端). 有趣的是跟Nikkor 12-24 F4 一樣, Tokina T124接在FX上面也是18-24可用.
於是我好奇地去查了一下"要是哪天我不小心上了FX D700"時有哪些可負擔的起的原廠廣角鏡頭, 結果發現...沒有!(囧) 目前FX最廣的就是Nikkor 14-24 F2.8, 但價錢實在是太恐怖了...
於是我開始覺得Tokina為什麼不作一隻11mm定焦鏡或是16mm的定焦鏡是正確的. 作一隻11mm DX鏡就不能拿來給FX用, 而作一隻16mm FX鏡給 DX機用卻不夠廣. 所以看起來作一隻11-16的變焦鏡反而是最適當的.
另外我還爬了amazon.com上面美國人對這顆鏡頭的評價, 發現T116 for Canon的被罵到臭頭, T116 for Nikon則是大受好評. 咦? 不是同一顆鏡頭嗎? 怎麼換個接口評價差這麼多? 點進去看這才發現原來是 T116 for Canon的鏡頭裝在Canon機身,會有移焦到令人無法忍受的情況發生, 而且還很多人碰到.在我的D90上用DIY移焦器反覆測了幾次, 在16端我只能察覺出最多大概2mm的移焦, 幾乎算是準焦了. 至於11端我根本測不出來可察覺的移焦...或者應該說, 測11這麼廣角端的移焦根本沒有意義... =_=;;;
另外就是Ken Rockwell的評論推了我很大一把來決定買這隻幾乎沒有變焦的變焦鏡! http://www.kenrockwell.com/tokina/11-16mm.htm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吃了大光圈的悶虧...@_@
在首爾待了這麼多天, 算算唯一的收穫大概就是在清溪川拍到正妹(核爆)
我只帶了一顆Nikon 60mm F2.8G的macro鏡去首爾(也只有這一顆吧...) 60mm在APS上約等效於90mm, 所以我的安全快門時間就設在1/80~1/100附近.這隻鏡頭沒有VR防手震, 所以我大都是設在快門先決模式, 想說景深由相機來決定.
在路上雀躍於拍到正妹, 回到飯店打開一看才發現: 景深太淺了...當天是下過雪剛放晴的陰天, D90選了個光圈F2.8全開以配合我設的ISO 200. 認真看的話只有頭髮是清楚的, 臉蛋其實應該在景深外.我寧可希望D90幫我選個大一格的光圈, ISO拉到400也沒關係啊!
機會只有一次, 而我已經錯過了(嗚~)
好吧,總是要來點什麼lesson learn才會進步的.
首先,閃光燈是沒有用的...街拍開閃光燈的話實在是找死啊...orz
如果還能再來一次的話, 我會切到全手動M模式, 光圈大致抓個F5.6, 快門設在安全的1/80, 曝光不足的部份則讓D90自動從ISO 200幫我一路往上提高感光度到適當即可.D90的感光度我最多只能忍受到ISO 800, 所以自動感光度調整上限我只保守地停在最高800為止.
從這次的失敗看來,就算我買了F2.8的鏡皇變焦鏡,最終仍然不會一直開著最大光圈拍照. 一旦要縮光圈, 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 要嘛架腳架長曝, 要嘛靠機身可用的高ISO來決勝負.
可惜街拍正妹是不等我們架腳架的...
kenrockwell說, 鏡頭組只需要廣角跟望遠各一顆輕便的鏡頭出門就夠了. 多的錢拿去敗鏡皇也不可能全部都帶出門. 看來看去雖然不想追機身功能, 但是現實上仍然會被迫不得不一直買新機求可用高ISO!
不過各家鏡頭廠總是會在旗下最貴的恆定大光圈鏡皇們加上N鍍膜螢石塗層等好東西, 使得就算用不到大光圈, 用這些鏡皇們還是比較"容易"抓到好照片(吧!?).
至於沒錢的窮人, 還是乖乖地用平價鏡來練功吧...嗚...
我只帶了一顆Nikon 60mm F2.8G的macro鏡去首爾(也只有這一顆吧...) 60mm在APS上約等效於90mm, 所以我的安全快門時間就設在1/80~1/100附近.這隻鏡頭沒有VR防手震, 所以我大都是設在快門先決模式, 想說景深由相機來決定.
在路上雀躍於拍到正妹, 回到飯店打開一看才發現: 景深太淺了...當天是下過雪剛放晴的陰天, D90選了個光圈F2.8全開以配合我設的ISO 200. 認真看的話只有頭髮是清楚的, 臉蛋其實應該在景深外.我寧可希望D90幫我選個大一格的光圈, ISO拉到400也沒關係啊!
機會只有一次, 而我已經錯過了(嗚~)
好吧,總是要來點什麼lesson learn才會進步的.
首先,閃光燈是沒有用的...街拍開閃光燈的話實在是找死啊...orz
如果還能再來一次的話, 我會切到全手動M模式, 光圈大致抓個F5.6, 快門設在安全的1/80, 曝光不足的部份則讓D90自動從ISO 200幫我一路往上提高感光度到適當即可.D90的感光度我最多只能忍受到ISO 800, 所以自動感光度調整上限我只保守地停在最高800為止.
從這次的失敗看來,就算我買了F2.8的鏡皇變焦鏡,最終仍然不會一直開著最大光圈拍照. 一旦要縮光圈, 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是, 要嘛架腳架長曝, 要嘛靠機身可用的高ISO來決勝負.
可惜街拍正妹是不等我們架腳架的...
kenrockwell說, 鏡頭組只需要廣角跟望遠各一顆輕便的鏡頭出門就夠了. 多的錢拿去敗鏡皇也不可能全部都帶出門. 看來看去雖然不想追機身功能, 但是現實上仍然會被迫不得不一直買新機求可用高ISO!
不過各家鏡頭廠總是會在旗下最貴的恆定大光圈鏡皇們加上N鍍膜螢石塗層等好東西, 使得就算用不到大光圈, 用這些鏡皇們還是比較"容易"抓到好照片(吧!?).
至於沒錢的窮人, 還是乖乖地用平價鏡來練功吧...嗚...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有幸出差去日本,下榻新宿(2)
從接手D90之前到現在爬了很多網站的舊文, 多是比較各家機種的優劣, 但很少看到是從鏡頭反推回去的文章. http://www.kenrockwell.com/裡面有句話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 PRO出門只帶廣角跟望遠兩顆鏡頭, 不帶中程(24~70)變焦鏡頭--中程鏡頭焦段是可被廣角跟望遠鏡頭再加上腳步移動來cover的.
現在在韓國, 首爾今天下雪只能窩在飯店, 哪兒也不能去(也不想出門...超冷~~~) 索性來整理最近的想法. 不見得完全是對的, 但當作日記留下想法也是好的.
首先出去玩總是會想要把眼前美景全部收進來, 於是會希望鏡頭能有多廣角就盡可能買到廣. 以14mm這焦段來看, 全幅鏡14mm, APS得買9mm魚眼鏡(超貴而且又變形), M43得買7mm鏡(就算有也是超貴...唉). 退一步改考慮全幅鏡20mm這焦段的話, APS得買14mm附近的廣角變焦鏡, 而M43得買10mm(感覺會推出的機會還是很渺茫...呼叫Tokina支援嗎? ^_^)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要拍廣就一定得上全幅...不過SONY系相機能夠提供全景拍攝模式, 於是180度的照片在APS機上實現變得可能. 雖說可以一張張拍回家再慢慢把圖接起來, 但能夠現場看到接圖結果來決定要不要再拍一次全景拍攝補救總是好的...回家後發現圖接不起來時總不能再拍一次吧!?
望遠端還是APS機跟M43機較有優勢. 全幅機200mm望遠鏡, 在APS上只需買到135mm, M43機更是只要買100mm就能等效. 考慮200mm這等大砲多半不是常人所能負荷的重量看來, M43機加100mm砲看起來較為合理.
中程鏡大概只需考慮50mm附近定焦. 全幅50mm鏡, APS買35mm, M43機買20mm餅乾鏡.
綜合以上想法來看, 比較適合的組合反而是: SONY/NEX(全景, 夜拍, 錄影) + M43(望遠)的雙機流--各論壇上總是見到這兩派人馬大肆火拼的討論串, 少有人會建議兩邊都買...但這組合的高ISO表現都不好, 操作也無法再更快一些.
不然就來DSLR+輕便機的組合吧! 這組合可有趣的多了, 粗略分類可有四大類:
(a) 全幅機 + NEX
(b) APS機 + NEX
(c) 全幅機 + M43
(d) APS機 + M43
(a) 全幅機 + NEX : 廣角/乾淨的照片交給全幅機, 錄影/望遠交給NEX. 各斯其職所以全幅機沒錄影也沒關係...D700最適?? 但是NEX目前望遠鏡頭只有18-200mm F3.5-6.3. 不過與其帶D700+NEX兩台還不如帶5D2跟廣角/望遠兩顆鏡頭?(對齁!)
(b) APS機 + NEX : NEX可負責錄影跟全景廣角, APS負責望遠/乾淨. NEX鏡頭少還是致命傷. APS機目前能稱得上成像乾淨的也得上到D7000/7D. 總花費似乎不會比(a)來得便宜.
(c) 全幅機 + M43 : 廣角/乾淨的照片交給全幅機, 錄影/望遠交給M43. Panasonic目前還沒有好的M43望遠鏡, Olympus M43望遠鏡成像比較好但沒有防手震; 反過來說, Olympus M43機錄影很糟, Panasonic M43 機錄影較佳但是機身沒有防手震--於是乎如果買Olympus鏡+Panasonic機身, 機身沒有防手震連鏡頭也沒有防手震...這兩家一定是溝通好的(怒).
(d) APS機 + M43 : 這組合要廣角得花非常多錢(默).
綜合(a)(b)(c)(d)四點的初步結論就是:
等到D800出來, 也加上錄影功能時, 就變成:
相機, 是永遠戰不完的...
現在在韓國, 首爾今天下雪只能窩在飯店, 哪兒也不能去(也不想出門...超冷~~~) 索性來整理最近的想法. 不見得完全是對的, 但當作日記留下想法也是好的.
首先出去玩總是會想要把眼前美景全部收進來, 於是會希望鏡頭能有多廣角就盡可能買到廣. 以14mm這焦段來看, 全幅鏡14mm, APS得買9mm魚眼鏡(超貴而且又變形), M43得買7mm鏡(就算有也是超貴...唉). 退一步改考慮全幅鏡20mm這焦段的話, APS得買14mm附近的廣角變焦鏡, 而M43得買10mm(感覺會推出的機會還是很渺茫...呼叫Tokina支援嗎? ^_^)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要拍廣就一定得上全幅...不過SONY系相機能夠提供全景拍攝模式, 於是180度的照片在APS機上實現變得可能. 雖說可以一張張拍回家再慢慢把圖接起來, 但能夠現場看到接圖結果來決定要不要再拍一次全景拍攝補救總是好的...回家後發現圖接不起來時總不能再拍一次吧!?
望遠端還是APS機跟M43機較有優勢. 全幅機200mm望遠鏡, 在APS上只需買到135mm, M43機更是只要買100mm就能等效. 考慮200mm這等大砲多半不是常人所能負荷的重量看來, M43機加100mm砲看起來較為合理.
中程鏡大概只需考慮50mm附近定焦. 全幅50mm鏡, APS買35mm, M43機買20mm餅乾鏡.
綜合以上想法來看, 比較適合的組合反而是: SONY/NEX(全景, 夜拍, 錄影) + M43(望遠)的雙機流--各論壇上總是見到這兩派人馬大肆火拼的討論串, 少有人會建議兩邊都買...但這組合的高ISO表現都不好, 操作也無法再更快一些.
不然就來DSLR+輕便機的組合吧! 這組合可有趣的多了, 粗略分類可有四大類:
(a) 全幅機 + NEX
(b) APS機 + NEX
(c) 全幅機 + M43
(d) APS機 + M43
(a) 全幅機 + NEX : 廣角/乾淨的照片交給全幅機, 錄影/望遠交給NEX. 各斯其職所以全幅機沒錄影也沒關係...D700最適?? 但是NEX目前望遠鏡頭只有18-200mm F3.5-6.3. 不過與其帶D700+NEX兩台還不如帶5D2跟廣角/望遠兩顆鏡頭?(對齁!)
(b) APS機 + NEX : NEX可負責錄影跟全景廣角, APS負責望遠/乾淨. NEX鏡頭少還是致命傷. APS機目前能稱得上成像乾淨的也得上到D7000/7D. 總花費似乎不會比(a)來得便宜.
(c) 全幅機 + M43 : 廣角/乾淨的照片交給全幅機, 錄影/望遠交給M43. Panasonic目前還沒有好的M43望遠鏡, Olympus M43望遠鏡成像比較好但沒有防手震; 反過來說, Olympus M43機錄影很糟, Panasonic M43 機錄影較佳但是機身沒有防手震--於是乎如果買Olympus鏡+Panasonic機身, 機身沒有防手震連鏡頭也沒有防手震...這兩家一定是溝通好的(怒).
(d) APS機 + M43 : 這組合要廣角得花非常多錢(默).
綜合(a)(b)(c)(d)四點的初步結論就是:
XXX 到底有什麼好呢??為什麼不買5D2就好了呢??(核爆!)
等到D800出來, 也加上錄影功能時, 就變成:
XXX 到底有什麼好呢??為什麼不買D800就好了呢??(核爆!)
相機, 是永遠戰不完的...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有幸出差去日本,下榻新宿
所以有玩到傳說中的D3s...果然是非常之誇張, ISO6400開到還是不知道什麼叫做高ISO雜訊...=_=; 重, 非常重, 拿在手上一會兒就確定我跟D3X無緣(其實是買不起吧). 不用擔心縮快門, 可以放心用高ISO來cover.
60D, 很失望. 我玩到一台60D右手蒙皮已經開始要脫落了, 露出裡面的塑膠內殼. 雖說展示機難免被很多人玩過, 蒙皮會掉可能算正常, 但旁邊的D700 D3100 550D展示機也沒有蒙皮黏不牢的現象呀! 從蒙皮內往內看, 膠合的地方不夠多, 組裝黏合很粗糙, 感覺不太符合30000元的身價. 為了配合翻轉螢幕所以按鈕全部移到右邊, 不好按. 已經習慣Nikon按鍵配置的話會覺得這樣的按鈕配置很彆扭.
550D, 還ok, 適合好整以暇一張張慢慢拍的人. 單轉輪說操作不便倒也不至於, 但要快也快不起來. 等明年二手價適當時買進來單純只拍人像應該也是不錯. 九點對焦系統仍舊是最大的痛...中間點十字以外其他點碰到反差小時對焦時真的是對不到...
5D2, 要買canon的話應該直接上這台吧! 拍照錄影兩相宜.
7D, 沒玩到. Big Camera跟 Yodobashi Camera大部分展Canon的位置我只找到550D 60D 5D2, 似乎是位置有限7D於是被鬼隱了...
D90, 缺貨, 到處都缺貨, 入荷時間都是未定. 果然是一代神機, 賣了兩年多還是會賣到缺貨...
D3100, 其實沒想像中的糟. 23萬螢幕還夠放大看有無準焦. 比較嚴重的是不能用遙控器自拍了. 很輕.
D700, 還是很想要啊! 外國人折5%後還是很貴. 牌價沒漲但日圓換台幣實在太貴了. 沒空找Kakaku.com或是樂天市場的超便宜貨所以沒買. 回台灣後只要D700再降一次價的話應該會馬上買下來吧...有點重. D90的600克剛好, D3100 450克輕歸輕但加上鏡頭後, 機身所省下的重量感覺不太出來. D700的1000克再加鏡頭就真的久背起來開始有點不舒服.
D300S, 有D7000在旁邊還理這台作啥? 囧rz
D7000, 很神, 非常神. ISO 6400也沒什麼大缺點, 現任APS機的機皇...還是一台APS機...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廣. 為了求廣而買貴的廣角鏡的話, 還不如直接去拜D700加普通D鏡.
GH2, 我還是不能接受Panasonic的高ISO表現...大概落在ISO 3200. 另外的缺點就是...太貴了...>_<...有四萬元的預算的話還不如去買D7000. 重量是有減輕了但是大小也沒縮多小, 放進袋子裡還是一樣佔空間.
GF2, 意外難用. 可忍受的ISO落在1600, 但操作真的不方便. 機身跟鏡頭其中一個一定要防手震.
E-PL1, 同上, 唉.
NEX-3/5, 操作也是不方便. 好整以暇慢慢拍是沒差, 真要瞬間捕捉美景那不太可能.
60D, 很失望. 我玩到一台60D右手蒙皮已經開始要脫落了, 露出裡面的塑膠內殼. 雖說展示機難免被很多人玩過, 蒙皮會掉可能算正常, 但旁邊的D700 D3100 550D展示機也沒有蒙皮黏不牢的現象呀! 從蒙皮內往內看, 膠合的地方不夠多, 組裝黏合很粗糙, 感覺不太符合30000元的身價. 為了配合翻轉螢幕所以按鈕全部移到右邊, 不好按. 已經習慣Nikon按鍵配置的話會覺得這樣的按鈕配置很彆扭.
550D, 還ok, 適合好整以暇一張張慢慢拍的人. 單轉輪說操作不便倒也不至於, 但要快也快不起來. 等明年二手價適當時買進來單純只拍人像應該也是不錯. 九點對焦系統仍舊是最大的痛...中間點十字以外其他點碰到反差小時對焦時真的是對不到...
5D2, 要買canon的話應該直接上這台吧! 拍照錄影兩相宜.
7D, 沒玩到. Big Camera跟 Yodobashi Camera大部分展Canon的位置我只找到550D 60D 5D2, 似乎是位置有限7D於是被鬼隱了...
D90, 缺貨, 到處都缺貨, 入荷時間都是未定. 果然是一代神機, 賣了兩年多還是會賣到缺貨...
D3100, 其實沒想像中的糟. 23萬螢幕還夠放大看有無準焦. 比較嚴重的是不能用遙控器自拍了. 很輕.
D700, 還是很想要啊! 外國人折5%後還是很貴. 牌價沒漲但日圓換台幣實在太貴了. 沒空找Kakaku.com或是樂天市場的超便宜貨所以沒買. 回台灣後只要D700再降一次價的話應該會馬上買下來吧...有點重. D90的600克剛好, D3100 450克輕歸輕但加上鏡頭後, 機身所省下的重量感覺不太出來. D700的1000克再加鏡頭就真的久背起來開始有點不舒服.
D300S, 有D7000在旁邊還理這台作啥? 囧rz
D7000, 很神, 非常神. ISO 6400也沒什麼大缺點, 現任APS機的機皇...還是一台APS機...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廣. 為了求廣而買貴的廣角鏡的話, 還不如直接去拜D700加普通D鏡.
GH2, 我還是不能接受Panasonic的高ISO表現...大概落在ISO 3200. 另外的缺點就是...太貴了...>_<...有四萬元的預算的話還不如去買D7000. 重量是有減輕了但是大小也沒縮多小, 放進袋子裡還是一樣佔空間.
GF2, 意外難用. 可忍受的ISO落在1600, 但操作真的不方便. 機身跟鏡頭其中一個一定要防手震.
E-PL1, 同上, 唉.
NEX-3/5, 操作也是不方便. 好整以暇慢慢拍是沒差, 真要瞬間捕捉美景那不太可能.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汽車金油應用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壽屋 1/144 FAIRLION (4)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MG 百式 + Ballute System (5)
用黑底紙當背景拍攝後, 白平衡調好久還是調不回來; 索性還是換回白底紙當背景.
用白底紙當背景有個好處是後製時可以從"印象中拍攝時白紙有多白"來調白平衡; 當然你的螢幕必須要被校正過...囧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用白底紙當背景來調白平衡簡單又正確多了...這批照片真的有給它夢幻了些...XD (平衡尾翼上居然有肩甲的倒影....)
意外地用D90就能弄出這些還不錯的照片...好啦我知道鏡頭有點小貴啦...
我覺得鏡頭主宰了相機能看到多少, 而相機決定了留住多少鏡頭看到的東西, 最後你看到的是相機留了多少東西給你看
所以說鏡頭會貴不是沒有道理的; 沒好鏡頭, 空有好機身, 也留不住美景.
所以應當是先設定自己要哪些等級的鏡頭, 然後才來找能發揮這些鏡頭的機身...好像離題太遠了!?!?
總之這次我很訝異60微距鏡在D90上的表現; 原本我打算用D90練練功之後就賣掉換下一台新機的
現在看來不但不該賣掉還算堪用的機身,反而是該去想下一顆鏡頭該買什麼焦段(爆)
在所有N鍍膜的鏡頭當中, 60/2.8G微距鏡是最便宜的一顆; 其他的多半是大三元小三元等現階段還是太遙遠的超貴鏡頭
所以阿Q一點可以這麼想: 至少在60mm這個焦段我擁有跟大三元F2.8G恆定鏡相同的鏡頭!!! XD
...雖然我買不起大三元F2.8恆定鏡(默)
不不不, 再更阿Q一點想, 我可以拿60mm往前站幾步就近似70mm, 往後站幾步就是近似50mm
那我可以說我擁有50-70mm F2.8G N鍍膜 的小小小三元嗎? 哈哈哈哈!(<----神經病)
言歸正傳...來來回回降落傘背包拆了拍, 拍完了懶得再裝回去了, 索性胸前包包不裝了; 意外地不裝反而比較好看, 至少頭不會被遮住了.
結果本文跟百式有關的只有不到5%...(爆)...如果害你看到完很索然無味的話, 真是非常抱歉...orz
用白底紙當背景有個好處是後製時可以從"印象中拍攝時白紙有多白"來調白平衡; 當然你的螢幕必須要被校正過...囧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用白底紙當背景來調白平衡簡單又正確多了...這批照片真的有給它夢幻了些...XD (平衡尾翼上居然有肩甲的倒影....)
意外地用D90就能弄出這些還不錯的照片...好啦我知道鏡頭有點小貴啦...
我覺得鏡頭主宰了相機能看到多少, 而相機決定了留住多少鏡頭看到的東西, 最後你看到的是相機留了多少東西給你看
所以說鏡頭會貴不是沒有道理的; 沒好鏡頭, 空有好機身, 也留不住美景.
所以應當是先設定自己要哪些等級的鏡頭, 然後才來找能發揮這些鏡頭的機身...好像離題太遠了!?!?
總之這次我很訝異60微距鏡在D90上的表現; 原本我打算用D90練練功之後就賣掉換下一台新機的
現在看來不但不該賣掉還算堪用的機身,反而是該去想下一顆鏡頭該買什麼焦段(爆)
在所有N鍍膜的鏡頭當中, 60/2.8G微距鏡是最便宜的一顆; 其他的多半是大三元小三元等現階段還是太遙遠的超貴鏡頭
所以阿Q一點可以這麼想: 至少在60mm這個焦段我擁有跟大三元F2.8G恆定鏡相同的鏡頭!!! XD
...雖然我買不起大三元F2.8恆定鏡(默)
不不不, 再更阿Q一點想, 我可以拿60mm往前站幾步就近似70mm, 往後站幾步就是近似50mm
那我可以說我擁有50-70mm F2.8G N鍍膜 的小小小三元嗎? 哈哈哈哈!(<----神經病)
言歸正傳...來來回回降落傘背包拆了拍, 拍完了懶得再裝回去了, 索性胸前包包不裝了; 意外地不裝反而比較好看, 至少頭不會被遮住了.
結果本文跟百式有關的只有不到5%...(爆)...如果害你看到完很索然無味的話, 真是非常抱歉...orz
MG 百式 + Ballute System (4)
昨天跑去買了Nikon 60mm 微距鏡, 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要是以前的我大概不會買這顆足以買最高階DC還有找的鏡頭...
不過Nikon的組裝品質真的不是蓋的; 店內測第一顆完全準焦, 不用挑就可以買單帶走了. 旁邊看到有客人為了他的550D買sigma鏡頭, 前前後後測移焦測好久...我都付完錢要走了都還沒測完...囧
景深淺到就算縮光圈到F6.3但還是散景散得一塌糊塗...XD
手持F8.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自己做得還不錯, 但是...
其實刮刮貼已經裂開了...=_= 我以前還比較喜歡刮刮貼多於水貼的說, 看來正好相反...金色粒子清楚可見...@_@...其實表面是噴完汽車金油接近拋光後的平整的說...
我還真蠻訝異這顆微距鏡居然可以拍出透明漆下面比較不平整的金漆表面的說...
不過Nikon的組裝品質真的不是蓋的; 店內測第一顆完全準焦, 不用挑就可以買單帶走了. 旁邊看到有客人為了他的550D買sigma鏡頭, 前前後後測移焦測好久...我都付完錢要走了都還沒測完...囧
景深淺到就算縮光圈到F6.3但還是散景散得一塌糊塗...XD
手持F8.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自己做得還不錯, 但是...
其實刮刮貼已經裂開了...=_= 我以前還比較喜歡刮刮貼多於水貼的說, 看來正好相反...金色粒子清楚可見...@_@...其實表面是噴完汽車金油接近拋光後的平整的說...
我還真蠻訝異這顆微距鏡居然可以拍出透明漆下面比較不平整的金漆表面的說...